相关新闻
2021
02-23
2021年各省市区铁路及重大项目汇总
近期,部分省(区、市)相继发布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涉及铁路和轨道交通方面的重点工作汇总如下:
2021
01-19
GDP超过100万亿元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统计局解读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2020
11-17
覆盖面广规模大,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
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2020
10-22
工信部: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
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
中国北斗 服务全球——写在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之际
发布时间:2020-06-24 13:44:15
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
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10,9,8……3,2,1,点火!”
9时43分,伴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的北斗: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天上的七星北斗,自古就为人们指引方向。
我国开始研究利用卫星进行地面定位服务,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然而按照空间定位原理,对地球上一个目标点进行定位,至少需要3颗卫星;考虑到时间误差,精确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
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技术基础,对此都可望不可即。
之后,我国“863计划”倡导者之一的陈芳允院士,创造性提出“双星定位”建设方案,即: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星座,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
不同于美国GPS的四星定位,“双星定位”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
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是时,美国GPS已完成全球组网。
事实上,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也饱含着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清醒、走向复兴的企盼。